學術交流

學術交流
當前位置: 首頁 | 學術交流 | 學術交流 | 正文

【徐州日報】朱娅:鄉村振興應走向“個性化”

發布日期:2022年03月24日 19:34 浏覽次數:

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後,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這是“三農”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,也是鄉村個性化振興的曆史方位。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,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逐步落實,基層實踐中的新理念、新舉措、新事物不斷湧現,農業農村發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向前推進。當前,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,緻力于實現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務,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廣大農村存在的巨大差異性和不平衡性,堅持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,走好鄉村個性化振興之路,奮力描繪一幅業興、民富、村美、人和的精彩畫卷。

一、個性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

按照辯證法的基本觀點,事物具有共性和個性,共性寓于個性之中,個性又受共性的制約,共性和個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。從共性來看,黨的十九大将鄉村振興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,提出産業興旺、生态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,并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了全面部署。從個性來看,在遵循中央統一部署之下,各地立足地方發展實際,積極探索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形成獨特的模式、經驗或方案。以浙江省為例,從“千萬工程”到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到未來鄉村建設,這是省級層面的方案;紹興市于2017年實施“五星達标、3A争創”工作,這是市級層面的方案;踐行“兩山”理論的餘村綠色發展則提供了村級層面的方案。從轉化來看,濫觞于諸暨的“楓橋經驗”演化成新時代建立和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藍本,這是個性化振興轉化為共性的現象級典型。

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個性化、特色化、差異化發展方向。個性化振興的基礎是區域在要素禀賦、産業基礎、地理區位、外部市場、人口結構和曆史因素等方面存在普遍差别。這些差别使得區域之間需要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和發展潛能,選擇适宜自身的發展模式、路徑和重心。我國現有50多萬個村莊,呈現出千姿百态的聚落特征。鄉村地理環境與資源禀賦、人群生活方式與生計模式、文化傳統與風氣習俗千差萬别,具有複雜異質性,鄉村個性化振興以此為依據,其所締造的獨特性和競争優勢也是鄉村得以振興的力量源泉。

個性化振興意味着差異化定位、特色發展、錯位競争,徐州在實踐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經驗和特色路徑。例如,銅山區根據資源禀賦、産業形态等,分類打造都市郊區型、鄉村旅遊型、産業帶動型、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。賈汪區潘安湖經過生态修複發展生态旅遊,實現從煤礦塌陷區到濕地公園的華麗蝶變,成為知名的網紅打卡景點。景區附近的馬莊村更是徐州鄉村振興的一顆明珠,村裡關閉煤礦轉型走綠色發展之路,将民俗文化和休閑旅遊相結合,把小香包做成大産業。馬莊文化立村、文化興村經驗被徐州推廣為實施文明村鎮建設行動計劃。

二、以個性化振興破解鄉村振興的同質化困境

鄉村振興最大的問題,就是要走出同質化困境。當前,鄉村振興中的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,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一是把城市建設的做法照搬照抄到農村。一些地方急于求成、大拆大建,違背農民意願, 強行推進合村并組、撤村并居、集中上樓, 打亂傳統村莊邊界, 使村民共同生産、共同生活、共同組織的基礎逐漸喪失。消滅了農家院、消失了村落,城不像城,村不像村。二是照搬照抄他人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項目。袁家村以村民生活為景觀,主打關中民俗文化,每年吸引超過500萬遊客,但即便在陝西,複制袁家村模式獲得成功的鄉村寥寥無幾。一段時間以來,不少鄉村一哄而上發展鄉村旅遊、農家樂,複制玻璃棧橋、彩虹滑道設施建設,但鄉村旅遊市場容量有限,很多項目因管理不當、毫無新意而慘淡收場。有的地方盲目上項目、鋪攤子,在産業布局上出現重複、雷同現象,不少變成爛攤子,加重村級債務風險。三是鄉村風貌千篇一律缺乏特色。不少村莊在鄉村建設中破壞了鄉村肌理,民居和街道整齊劃一,樣式造型設計思維單一,抑或耗資刷白牆,甚至在開發建設中毀掉文脈和曆史的遺存,村莊失去了獨特的味道和特色。一些地方脫離農民生産生活實際,刻意打造出來的古風古韻的店鋪,很少正常營業,門庭冷落。

鄉村與農耕文明相伴而生,比城市擁有更複雜的要素禀賦結構,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的生産、生活、生态、文化和教化功能,“千村一面”會使得鄉村發展失去自身資源優勢和曆史傳承的依托,鄉村的發展就會變成無本之木、無源之水。因此,要牢牢吸取“千村一面”的錯誤經驗,不搞一刀切,結合當地實際創新開展個性化的鄉村振興。另外,同質化加劇了區域之間的競争,壓縮了互補性的合作發展空間,産生區域之間市場相互分割、産業鍊不相互開放等問題。因此個性化振興不是特立獨行、以鄰為壑,而是區域之間相互兼容、共赢共生。

三、走穩走實徐州特色的鄉村個性化振興之路

近年來,徐州推進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,在全省2021年度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,位于設區市綜合排名第一等次。站在新的起點上,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、數字鄉村建設等政策創新和技術創新,釋放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動能,徐州應抓住機遇,提煉經驗,實現鄉村個性化振興,推動鄉村多樣化發展、特色化建設、生态化保護。

一是加強規劃的統籌和銜接。在鄉村發展規劃上,強化區域統籌協調,各區(縣、市)、各部門要在充分論證、凝聚共識的基礎上,形成互補共生的發展模式,避免鄉村定位的同質化。科學把握村莊的差異性和發展趨勢,合理确定村莊的布局分類,做到分類指導、因村制宜、精準施策、有序建設,保持鄉村獨特的風貌,留住鄉情味和煙火氣,防止“千村一面”。推動實施特色村莊整村運營,整體挖掘、包裝和改造。

二是築牢穩健的産業支撐。作為傳統農業大市,徐州要确保農業穩産增産,利用“五省通衢”的區位優勢,打造成淮海經濟區特色優質農産品生産中心、農産品加工銷售中心、農産品物流配送中心和農業科技推廣示範中心。突出“特、優、強、好”,大力發展縣域特色主導産業,推動形成“一縣一業、一鎮一業、一村一品”産業格局。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,發展農産品加工、鄉村休閑旅遊、農村電商等三大鄉村産業。

三是着力深厚的文脈傳承。徐州乃兩漢文化的發源地,擁有大量文化遺産、名勝古迹和深厚的曆史底蘊。要依托獨特的曆史文化資源,發展鄉村特色文化傳承,打造具有徐州識别度的文化鄉村,例如扶持中藥香包、面人制作、剪紙等傳統文化産業發展,開展農村文物古迹、傳統村落、傳統建築和黃河故道、運河沿線農業遺迹保護,建設文旅結合的特色旅遊村鎮,同時引入新業态激活鄉村。

四是注重特色品牌建設。實施品牌戰略,既包括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,也包括村莊的品牌化與形象化,有利于增強農産品和村莊核心競争力,解決同質化問題。對品牌進行深度運營,進一步挖掘品牌價值,例如打造IP為村莊賦能,形成核心創意點和賣點,圈粉遊客,可以實現良好的綜合經濟與社會效益。

五是發揮農民的主體性。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,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。農民生于斯、長于斯,與鄉土有割舍不斷的血緣地緣紐帶,他們對鄉村的了解、體驗和認同都是外人無法比拟的。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和受益者,隻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才能讓個性化振興得以真正落實。

(作者系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教授)

圖文轉載于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新聞網

編輯:季旸

校對:張嫦娥

審核:姜萍

Baidu
sogou